​出于学习和运营的需要,近日注册成为了头条的一员——而这在之前同样是不可想象的。要知道,目前资讯、内容类的APP已过于泛滥,而自己多年的沉淀和习惯之下,针对不同的需求早已有固定的获取渠道和方式,其对于自己显然已没有太多额外的价值和意义。

但,平台方一次次的刺激、扶持、营销之下,活生生地闯出了一条路,挤占了不少用户其他APP的屏幕时间。只是,这种刺激真能持续吗?恐怕,只会成为微博2.0……

1. 快餐文化

快餐文化、碎片经济、快节奏生活之下,娱乐、段子、八卦、鬼畜、新闻、美女……便成为市场的刚需,微博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。而头条,不过借着内容分发和个性推荐换了一张壳重新焕发生机而已。

对于“UC震惊体”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为了流量,无所不用其极的标题党、造谣党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。网红效应下,更是“引导”大批“青年才俊”加入潮流,而对实体经济早已嗤之以鼻。大家都梦想着成为薇娅、李佳琦,期待着不日便实现财富自由。

不得不说,时代的这种价值观之下,网红经济正如沙县小吃一样,毁了一代人

2. 微头条

个人状态、思考、感悟类的,对于“陌生人”而言,他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关注?除非明星、公众人物,否则,对私人、私事的兴趣程度,恐怕只会是一个笑话。也因此,这个领域天然属于熟人社交范畴。

何况,大数据时代之下,暴露在公众之下的信息越多,便越容易成为那个“透明人”,隐私便更成为一个伪命题——而这正是平台方乐于见到且最想达成的。

也因此,在一时之快发出那条朋友圈后,并没有兑现。这是微博、微头条的硬伤——它们天然属于明星、公众人物的玩物,却并不属于大众。与其发微博,不如发“职言”。

3. 竞争

知乎(包括悟空问答)上不少问题是关于公众号、头条等的对比的,提问和回答中大都提到一个现象——公众号阅读量的下降,由此便质疑公众号对自媒体的吸引度。

存量时代,这本不过是正常现象,加之同类玩家的入场,蛋糕必然会被分走一块。但在自己看来,这也许反倒是好事,如同一场“供给侧改革”,市场供大于求时,必然导致市场的低价、劣质等恶性竞争,到最后的胜利者,往往都是坚守初心、做减法的玩家

那些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,那些留住优质创作者的,那些商业化没有那么急功近利的,终将与亿万用户达成默契。而对于依赖于流量、眼球经济、赚快钱的,时间会告诉你残忍的真相。

4. 社交

全家桶方面,头条系旗下有短视频社交的抖音、西瓜视频,内容领域的今日头条、悟空问答等,但正如抖音被誉为“精神鸦片”,相比于平面的文字、图片,其有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。至少,在目前的技术下,信息检索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便足以成为一大痛点。

而对于今日头条,充斥屏幕的广告剥夺用户注意力的同时,也失去了阅读的体验和质量,使APP彻底沦为娱乐、八卦、休闲平台,而不是学习、成长平台。

对于社交层面的“精神需求”,到头来,无论抖音、头条,依然需要借道微信、QQ。

5. 工具

先前猪厂的同仁自嘲“黄赌毒”(“黄易”、一元夺宝、游戏)的生意最好做,头条系也可谓深谙其道,对用户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。只是,一个“好”的APP需要的是双赢,需要的是为用户带来价值,而不是加重对当下、对未来的“焦虑”

因此,就像苹果努力减少用户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所做的不懈努力,任何一个APP本质上不过是“工具”,而作为“工具”,便应有自知之明——默默地帮助用户提高效率、创造价值

实际上,想起几年前的一个例子,拿Facebook和Google比较每天停留时长,彼时,一口老血差点喷在了屏幕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