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记:改变Kindle的,就像当年Kindle所改变的……

对于Kindle,一直被开玩笑说是拿来盖泡面的。实际上,即便不是拿来盖泡面,也多半在某个角落里吃灰了。

想当初国行初上市时吸引了多少目光?引来多少好评?然而如今呢?依然使用的恐怕寥寥。如今的地铁上,绝大多数都是拿着手机的——这在彼时,尚且还能看到不少拿着Kindle的。

在去年开始SOHO时,开始常态化使用微信读书,便感叹这恐怕将对Kindle形成“打击”之势。实际上,一年下来,从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来看,近乎翻倍了。而其上提供的内容也逐渐覆盖了多数传统纸书领域。

如今再去复盘二者的优劣,似乎已经很明显了。无论从体验上,还是从阅读触达率、阅读效率来看,都已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
Kindle的优势——续航、护眼、沉浸式阅读等等,除续航外,如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——纸书看久了都容易视疲劳,何况Kindle?而何谓沉浸式阅读?既然是移动设备,首要解决的便是碎片化阅读问题,而不是干扰问题。要论“沉浸式阅读”,为何不直接看纸书,然后把手机关机?而即便是续航,在如今一日n次充电之下,似乎也不是太大问题。其他的诸如翻译、笔记等功能,也已不是独家所有了,甚至iPhone等智能手机本身已自带翻译功能。至于全文搜索,哪个电子书APP不支持?

何况其设备性能似乎已成为瓶颈,阻碍​了进一步使用的频率。​

因此,Kindle当初拥有的诸多优势,大多已不值一提。而更为致命的,还在于昂贵的电子书内容价格——接近纸书的价格,为何不直接买纸书?甚至在大促时可能还更便宜。

相反,类似微信读书等电子书APP,借助社会化阅读,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时长和效率,提高了阅读触达率和便捷性。

其深知攀比、从众、免费等等诸多人性需求,解决了阅读时面临的众多问题:内容费用问题、碎片化阅读问题、内容寻找问题、阅读激励问题等。

1. 内容费用问题

都想着吃免费午餐,因此其推出了一系列以宣传推广、活跃度等换取内容阅读的举措。可谓双赢。

2. 碎片化阅读问题

手机对于解决碎片化时间利用问题无疑是天然的利器。在其之上出现的电子书APP便理所当然地具有先天优势——差异无非在阅读体验和内容覆盖面等方面。甚至,对于不便阅读的群体,还有听书的选择——这无疑又覆盖了开车一族。

3. 内容寻找问题

对于阅读,大多数人都会出现“不知道读什么”的问题。除去平台的排名和推荐之外,更合适、更有效的恐怕还是“周围人在读什么”——这是最直观、最触达人心的。身边人都了解、熟悉,对于其在阅读的内容,多半会好奇,也多半会与其成就等相联系,进而去模仿、跟随。这也是很多人关注书单、推荐书单的原因。

另外,书评也是内容寻找的一个渠道,作为附庸于社交起家的微信的APP,其天然具有社交的优势——在总结、评论、分享等用户参与度上,直接具备用户基础——而文字评价显然比数字评分更可信、更具参考意义。

4. 阅读激励问题

激励解决的是阅读的持续性问题,否则作为一件苦差事,坚持是何其“痛苦”。这包括几个方面:

  1. 阅读排名;
  2. 阅读统计(周、月、年);
  3. 直观的输出(笔记、总结);
  4. 减少阅读障碍,包括:词语注释、翻译、他人的笔记等。

这些都使阅读的人对于阅读这件事不再感到那么令人恐惧,从而阅读时长、阅读量在无形中便增加了。

 

变现

关于微信读书的变现方式,不难发现,有以下几种:

  1. 广告(包括APP本身,以及微信小程序);
  2. 纸书购买链接和电商合作;
  3. 会员增值服务;
  4. 自有和原创内容(包括原创、签约内容,打通公众号等)等。

 

基于此,Kindle若想留住用户,便可借鉴以上经验。别的不说,以内容为例,若要解决费用问题,可以采取以下举措:

  1. 购买纸书附赠电子书,或以电子书成本价附加一定利润购买电子书(电子书的边际成本近乎为0,而纸书的边际成本包括纸张、印刷成本,以及仓储、分销成本等);
  2. 以纸书价格购买电子书,附赠一本纸书,或低价购买一本纸书。

如此,线上线下结合,或许可以吸引并留下一些用户。然而,亚马逊已转型海淘(跨境电商),再无可能买到国产纸书……

综上,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好赛道,而微信读书作为国产APP代表,其对人性的观察,对功能、用户体验的打磨,也可谓是标杆。虽然电子化、移动化、自媒体化降维打击了传统渠道,但阅读的本质没变,阅读的需求不减。而且,若真有效提升了全民阅读数量、阅读质量,也可谓是双赢的局面。

最后,或许,在去年此时,便应买入阅文集团的股票……认知再一次局限了自己……

 

后记

Kindle仍有其适用场景和优势,仍不失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。作为国行首批用户,在此感谢其带给自己的成长​和收获。​

另,如先前所言,这是鹅厂和猫厂最大的不同,前者可以利用用户和社交关系积累,攻城略地,拓展无限可能,并做些有意义的、多赢的事情。于国、于民、于企,实现共赢,善莫大焉​。至于屠龙少年,会否、何时变成恶龙,​记住那句: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
利害、免责声明:

  1. 笔者与微信读书、腾讯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,也不属于其员工,暂不持有其任何股份;
  2. 以上分析乃基于使用体验的简单总结,并未参考阅文集团完整财报,对真实性概不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