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元1000年之前,实质上还没有人用逻辑方法来了解世界。相反,人们相信感官的印象和常识。即便是在逻辑学家和墨家之中,也从来没有人愿意接受未经经验检验的争论——不像希腊人,希腊人有时候很乐意否认感官的证据。我们将会看到,与逻辑推理相比,中国人仍然十分忠于合理性。

中国文化似乎没有讲求逻辑性的传统,因此,逻辑(logic)一词及其概念诞生于欧洲,而中国却是辩证法的发源地便不足为奇了。

实际上,甚至现代辩论赛也是起源于欧美。作为辩证法和逻辑相结合的最佳产物,其在中学时期便吸引了自己,每每为辩手在其间所表现出来的口才、睿智、博学所折服。然而中国目前所强调的依然是“辩证唯物主义”的哲学观,我们的教育中依然只看到矛盾的存在,却不论逻辑的严密性——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:论证过程和观点结果的自相矛盾性。

这其中尤以文人为甚,阅读其文章、著作,总不免让人掩面叹息,失望至极。甚至对其结论产生怀疑,哪怕有其“合理性”——就如法律概念上的“过程正义”:取证不“道德”、不合法,司法不“正义”,结论如何已无人相信、无关紧要了。

最近看到一句言论:

一些人随身带着“焚尸炉”,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,就想把他们扔进去烧掉,我们读书的目的,就是要把那座“焚尸炉”扔掉。

——出版人张立宪说,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优越感,否则,书就真的白读了。

这句话有太多的“槽点”了,也让自己借此审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?

曾经都说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说的便是书生的迂腐,如书呆子般只会“之乎者也”,毫无实际用处。可见,民间秉持的依然是“实用主义”,而读书最终都是需要为自己、为社会、为国家服务的。

至于“为”的是什么,却是见仁见智了——功名、利禄、精神满足……不一而足。

杜甫那句“名岂文章著”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便已将“名”和“文”相联系的价值观。包括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,及目前的高考,无不是为了通过读书考取功名,有多少是纯粹为了“读书”而读书?

反过来,不讲求目的性、功利性的读书现实吗?数据显示,2016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 49.99 万种,其中,新版图书 26.24 万种。[1]何况还有几千年的著作、书籍存量,以及国外诸多国家的著作。如何在如此庞大数量的书目中选出几十上百本?这个选择标准便反映了读书人的目的和价值观。否则,随便拿一本来阅读可好?或者,一年365天、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沉浸于阅读又如何?显然不可能。

而且,就“精神满足”而言,以“优越感”——换言之,就是“炫耀”的名义去读书——难道有错?马斯洛还将“尊重需求”列为需求层次模型的第2层,仅次于塔尖的“自我实现”需求。

何况,作为人类的天性,从小就有表达、受认可的需求。幼儿在学到新知识、新技能的时候,都期望有表现、炫耀,进而得到认可的机会,如若在此时对其无视,这样的教育恐怕只会产生厌世、冷漠的“书呆子”。

再者,依据逻辑可以反问之:一,为什么要著书立说?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读书,为了读书而读书,大可以写完独自欣赏。著书目的不外乎有三:版税收入、扬名立万、推广自己的理念。而这与“炫耀”又有何异?二,若以“目的论”,既然可以为了功名、为了利禄而读书,为何不能为了“精神需求”而读书?

反过来,吃喝玩乐才是人原始的本性,而类似读书的后天行为却是反人性的,是需要行为人克服种种“艰难困苦”,压抑种种诱惑才能达成的。否则即便一时“开窍”,也往往无法长久。而透过某种“满足”去激励自己坚持下去,难道不是一件“好事”吗?

说到这,让自己想起几个调查或实验。

60%的被调查者声称,他们的朋友在社交媒体上都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幸福快乐的人,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
在调查活动中,每个被调查者身上都承受着呈现正面形象的压力。心理学家把这叫作“社会称许性偏差”。

一个名为“从耶路撒冷到杰里科”实验表明,人格测量对于实验结果构成的影响微乎其微。某人选择成为神职人员的原因与他是否愿意驻足停留(伸出援手)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。也就是说,决定最终行为表现的是客观情境而非人的主观因素。

另外,还有一个“好撒玛利亚人”的寓言故事,说的是一个路人在从耶路撒冷前往杰里科的途中遭遇了抢劫和殴打,歹徒在行凶后便弃之不顾,任其死亡。三名宗教人士刚好路过这里:一位神父、一个利未人和一个撒玛利亚人。令人遗憾的是,前两个人都对落难路人不理不睬,只有撒玛利亚人停下驻足并伸出援手。

大卫·奥格威说:“消费者所想非其所感,所言非其所想,所做非其所言。”在公众面前所展现的自然是形象良好、“政治正确”的一面。至于其真实的形象和动机,恐怕就只有发言人自己知道了。

最后,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,无论是读书人的自嘲,还是他人的讽刺,都代表着其对于读书的某种“偏见”,这种偏见,影响着各自的思想观念,影响着各人的为人处世。借用邓小平的那句话:“不管黑猫白猫,能抓老鼠就是好猫。”无论出于何目的读书,能为自己所用,进而提高生活品质,就是有意义、有价值的读书。

 

资料:

  1. https://www.chyxx.com/industry/201804/6274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