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关于文字、语言、阅读、写作等等的讨论显得比往常多许多。诸如:

“离开‘梗’就不会表达,你有‘文字失语症’吗?”、“发掘语言的魅力”、“如何精读一本书”……

以及诸多公众号文章和知名人士的“发言”等。这倒折射出现实有多么残酷和无奈。

如对“每个数学不好的人都懂的瞬间”一文的评论,看了都觉得捧腹大笑,也都是过来人,但都感慨为何自己写不出来?

也是在看了“智慧之巅是德行”一文后,发出了对中国上千年来处于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、价值观的质疑。

原本以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、现象,却深刻感受到了文中提到的种种忧虑。

拜快餐文化、物欲价值观、快节奏社会,以及学校里十多年的“价值观”洗礼所赐,真正能够理性、辩证看待世界的,可谓凤毛麟角——虽然,辩证法本身也是中学教材内容,中国哲学思想核心之一。

曾经一向对身边的迷信行为抗拒、讨伐有加,却忘了,还有更多种形式、更高级的“迷信”。

对文中各种呼吁,他们忘了,除了阅读,还需要“独立”——思想的独立。

妻子的签名深以为然:

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。

因此,既然深知语言的威力,既然想保留“嬉笑怒骂”的权利和自由,那么大抵是要远离受语言所牵绊的行业——如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所言,不想因为某天的一着不慎,而满盘皆输。

近期老吕的言论被推上风口浪尖,身为上市公司掌舵者,一言一行不但影响着其自身,还包括其身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。但难能可贵的是,身为性情中人,老吕最终没有选择沉默。

就像先前诸多的医闹、房闹,究竟“和谐”重要?还是价值观、原则重要?想想这一概念上台的背景,大概也能知晓,这不过是某种需要罢了……所以,能够坚持发声的便显得更加难能可贵——虽然对有些人,它将如鲠在喉。

这种自由和快意正是自己想要的,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,一旦有所牵绊,自己就不再是自己,而是一种媒介、工具、“代理人”,便不过是一具空皮囊。当任何人都左右不了自己,自己便能彻底放飞自我。甚至,还可从事受益于辩论的行业……

感谢这个“市场化”、信息化的时代……

 

后记

鸡汤文、儒学文章等依然充斥着各大媒体、自媒体,它们似乎依然在奉行着某种使命般的“任务”。但庆幸的是,它们还有文学、幽默、科学、历史等等内容,而不至于彻底迷失其中……否则,就该真的悲哀了——悲哀的不是内容本身,而是背后反映的现实中的巨大问题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