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历了一些事情,渐渐有些感觉也许自己并“不适合”“开发”这个职业,虽然看似高精尖的行业,却正被逐利的时代所磨的只剩效率和产出。而自己宁愿花费n个日夜去积累基础、打磨代码的方式,俨然与这个时代脱节而显得格格不入。

这种感觉不单出现在每次阅读国内作者的代码时,也同样出现在各种面试或被面试的场合。

各种重复造轮子(除去学习、Demo等)的对外产品不单坑用户,也坑开发者。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套上自家的封皮便宣传并自诩为“自主知识产权”,可谓笑掉大牙。

而开发中对结果和效率的追求,导致的只能是对规范、质量的漠视。无文档、无注释,KPI的考核也完全无视工具对开发、团队所带来的提升。底层干活的码农切切实实沦为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。偶尔还需要为产品、管理的草率埋单。全然不顾技术其实兼顾“艺术”和“技术”本身,并不只是生产力的工具。

于是,加班成风,创业汹涌。殊不知,满大街的Web、App有几家有核心的思想、创新等竞争力所在?无不是借着国内互联网势头和人口红利的东风而已。论及西方的对比,可谓天壤之别。这,缺的正是踏实的沉下心做技术的态度和作风。

企业的要求如此,也就不难理解供方的迎合了。这种所谓的“普世价值观”引发的恶性循环着实坑了不少富有实干精神的群体。大概这也是互联网泡沫的背后成因之一,也是实业鲜有资本追捧的原因之一。一如当年的房地产。

工作,当有趣,而不应成为累赘。因此,当以“人”待之,其次为“员工”、为“同事”。甲方,同样如此,需要的不仅仅是“干活”的,否则,还是敬而远之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