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政治经济学的基础,或者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说,每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显然都是心理学。有朝一日,我们肯定能从心理学原理推导出社会科学的规律。”

——维尔弗雷多·帕累托,1906年

对行为、心理产生兴趣始于8年前(2012年)看的一本书——《快乐竞争力:赢得优势的7个积极心理学法则》,其中介绍的“20秒规则:把变革的障碍最小化”至今仍记忆犹新,并在生活当中不断实践着,可谓受益匪浅。

而后,不断有增加心理学、行为经济学方面的书单,颇有相见恨晚之感。近日,行云流水般地看完了《“错误”的行为——行为经济学的形成》,更是加深了转行的念头。

作者用400页的篇幅讲述了行为经济学的产生、发展和未来,书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,辅以科学的实验,反驳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“理性经济人”和“有效市场假说”等,证明了行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。实验和论证过程讲求逻辑、推理,且深入浅出,对于思维和认知的提升也着实大有裨益。

作者运用博弈论、金融学、劳动经济学、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在消费者选择、自我控制、储蓄行为和金融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书中,作者将其在禀赋效应、跨期选择、心理账户和储蓄理论、沉没成本、行为金融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娓娓道来,详细介绍、分析了各种理论背后的反常现象、实验过程和现实应用,对于“普通人”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。

2017年,因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,理查德·塞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。作为其三部曲之一的《“错误”的行为》,既是对行为经济学历史的介绍,也是作者的学术自传,非常适合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入门书。

另,书中引用、介绍了大量的学术论文,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结合,甚至产生了一丝对科研的兴趣……

 

附《“错误”的行为》思维导图(含笔记):

《“错误”的行为》思维导图

获取高清、无水印原图(分拆2张),请搜索微信公众号:黑匣子思维,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后,在公众号聊天界面回复“错误的行为”,即可收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