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疫情,原打算的年初回家过年未能如愿,只能时隔近两年后,借中秋国庆双节之际重返故乡。不曾想,此行出乎意料地“收获”不少见闻和感慨……

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,有亲戚家小孩来玩,却把娃不断地带“沟”里,突然越发感慨不同选择背后面对的不同命运。

如同时下讨论火热的“内卷”所述,这种竞争和差别(不只是区别!)在他们还是小娃娃时便已经强烈而明显地区分开来。

大人(多半是爷爷奶奶辈)不管不问,甚至也没有能力“教育”——如同他们带我们时一样,除去放养、交给学校之外,还能做什么?那时的农活、务工,他们自己都忙不过来,经济上也不允许,拿什么教育?何况,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素养程度,又怎么知道如何更好地教育?借用某个笑话,自己都不是“过来人”,怎么指导下一代走一条没走过的路?

因此,对于上一代,他们所能给到最好的,只有尽最大能力提供合适的物质条件,以及偶尔一些开明的父母对学习、教育的态度。而实际上,对于那一代的我们,能够区分开来的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认知,剩下的完全靠习惯带来的积累和自觉。

那时,老师便有先见之明般地说到了“富了一代,毁了三代”。这种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之下,父母自己先放弃了,又如何让子女坚持?

此次回家所见所闻,彻底庆幸当年的决定——即便父母有心,也抵挡不住大环境的“无力”。尤其人情世故之下,想让父母“说不”?——Are you kidding?!

眼见着一个个三四、五六岁的小孩跟着爷爷奶奶“出口成脏”、打骂、争抢、翻滚……恨不能立马打包行李驱车回杭。

至于语言、思维、学科等知识、能力上的教育,即便上了小学的,甚至还不如三四岁的娃。倒不是说城市小孩抢跑的合理性,而是根本上的思维、认知、理念的差异。

此情此景,看着一手奶出来的娃,吓出一身虚汗……

同样,虽然身处城市,但大部分依然是以“留守儿童”的身份在由上一辈教育着。父母依然在忙着996,忙着生计。所不同的是,城市里多了培训班的选择。家长们大可以转移焦虑将小孩送到各种课外班、兴趣班。只不过,这继续加重了“内卷”……

因此,越发担忧所谓的阶层固化在下一代人身上的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
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,小屁孩更多了——基本上能生二胎的都生了,甚至不少生三胎的。

这不由得又让我们怀疑那个灵魂拷问——生还是不生?

这个问题不止农村普遍,小区的邻居、娃的小伙伴的父母,也基本都选择了二胎。散步时看着满大街的抱着一个牵着一个,不禁感慨人类的本性。

早在几年前就和父亲讨论过生小孩的数量问题,得出的结论是,金字塔两端的富人和穷人是最会生(最不怕、最希望生)的,反而是中产阶级出于各种担忧而不愿生、不敢生。一方面想要保有良好的教育,保证小孩的成长质量,另一方面,物质、经济、时间条件也不允许生二胎。

此事让自己也有点苦笑,难道“不一样的选择”在此事上也是一个相对最优的选择?当大家都在扎堆时,显然会加重独木桥的拥挤度,或许错开几年,会更好?又或者,“先行者”踩完坑、铺完路,后来者可以直接享受?谁也无法说清,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,二孩经济还将持续很久……另外,大人们都不时在抱怨“生不逢时”,或许,自己可以选择小孩出生的时代?

父亲生前的很多物品都被母亲处理了,这让自己有点忧伤。回来的前一天,父亲当年买的仙人球被母亲挪到窗户上后也摔碎了瓶子。在顽强地自生自灭了十年后,依然活着,让自己产生了某种感情,仿佛十年前的光景又回来了。因此,实在不忍发生这样一些变化。

时间已经让人磨灭了一些东西,到最后,却连仅剩的记忆也将消失殆尽。

书架上的书自那时之后也没再动过了,依旧是当年的摆放。也许,这种仪式感一般的自我安慰,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。

到最后,留下了一些照片,生怕不知猴年马月再次回来时,又会发生什么。

两年下来,美丽乡村建设算是小有成就,每天都能见到不少“游客”。这也算是国家落实扶贫政策的一大实事了。只是似乎并不可持续,流量转化也没能上一台阶。并不像新闻里其他地方的特色扶贫,自身的特色反倒没有发挥出来。

从这件事上,也能知晓一些什么。百姓需要的是什么?人们满足的是什么?旅游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?政策的导向作用和程度?以及扶贫的本质?这些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,或许可以加深自己对人、事、物的理解,也得以将知识的“空中楼阁”更接地气,学以致用。

一直劝说父母选购品牌的生活用品,而不必在乎多出的那点费用。直至现在,他们一直没有听从。杂牌、贴牌、山寨在农村地区也依然普遍。

只是,这次的经历让自己有些大彻大悟。母亲所用的杂牌厕纸、抽纸并没有那么差劲,甚至似乎可以赶上心相印、维达了。相反,多年下来,品牌用纸似乎也没有多大的质的提升。除去前几年宣传的“本色纸”,并没有更多诚意。

这不由得让自己再次考虑品牌问题。或许作为消费者,我们应该给小众品牌、创业品牌更多机会。毕竟消费者若促成某种品牌垄断,对谁都没有好处(除了垄断寡头)。实际上,不少品牌做大了后,提价、掺假、店大欺客现象层出不穷。尤其互联网思维之下,先堆钱培育市场,再完成一把收割的骚操作,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标配。而此时不明就里的薅羊毛党,为了一点蝇头小利,却成了待宰的羔羊。

唯有充分竞争之下,才能让他们有所敬畏,生产出更质优价廉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