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年离职前,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。

2021 年秋,在医院躺枪,却认清了一些现实,印证了一些常识。

2021 年底,一时兴致打开了招聘App,看到了Nest.js;而后,无意间想起若干年前开始流行的仅有些许印象的SSR

2022 年初,逛GitHub,发现了一些仓库,使得ifuyun.com锦上添花(动画、样式、布局)。

年初,搜索某问题时,联想起一些模糊的记忆,并由此搜到了这句——“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”。

临近年中,在弹尽粮绝之前发布了新版ifuyun.com

7 月,因为产品想到公司,因为公司想到域名,因为域名,成交了ihundun.com

7 月,“抗战”八年终于喜提浙A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
8 月,许久才有幸得以实现赏荷的小愿望,却遇到义乌疫情爆发,成为密接和次密接。

8 月,设计原型,却由此改进了ifuyun.com的UI、交互,提升了整体的层次。

8 月,遇到曾经有些许缘分的HR发布某职位。

……

以上只是近两年所发生的,更早些年的随机性事例不胜枚举。

也只有在看了《黑天鹅》、《反脆弱》之后,才真正领会到“随机”的魅力——当然,还有威力。

俗话说,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。言外之意,“机会”是无法预测的,而准备是可以计划的、有意的。因此,自那儿以后,对于未来、对于未知也便不再恐惧了。当然,虽然准备是可以计划的、有意的,但仍然是随机的、兴趣的,根本上是认知的、性格的。

譬如工作,“车到山前必有路”、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……“缘分”到了,它终究将属于你。有句歌词写的很好:

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

这不是“宿命论”,而是随机的本质。

旧公司倒下,新公司起来。14 亿人中,总会有对味的,也总会有彼此欣赏的——概率并不是虚幻的、理论的。何况,不是还有更多的选择么?不是还有“随机”这个主角么?不是还有互联网么?

马爸爸说,未来 20 年,50% 的工作将消失(此时,距离 20 年这个数字已经过去了 2 年);还有人说,65% 的孩子,未来将在尚不存在的岗位上工作(这两个数字并不冲突,也不重复)。这些都是必然的。想想过去 10-20 年,消失了多少岗位,又新生了多少岗位?当年高速公路收费岗职员被下岗后哭爹喊娘的场景,如今仍记忆犹新。但这时代的眼泪,它却不会同情、怜悯任何人。当它跟我们说再见时,它不会挽留,甚至不会回头、不打招呼。

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去适应,去准备。

就像黑天鹅也分好坏,我们既要摆脱负面黑天鹅的袭击,也要迎接正面黑天鹅的光临。

曾经,很是享受类似的随机感,就像买彩票,买了好多不同的彩票,每天抱着各种希望去等待开奖和开奖的结果,这个过程让自己变得乐观、兴奋、动力十足。就像马爸爸的那句名言:人总要有梦想,万一实现了呢?

而这些彩票,可以是投资,可以是车牌摇号,也可以是兴趣,还可以是购物。这也是为何大众沉迷于各种类型的盲盒的深层原因,但盲盒并不是真正的随机,就像彩票,这些不过是数字(概率)游戏而已。

连阅读都是一件充满随机性的事。我既不知道明天会拿起哪本书,也不知道下一次买书时会有哪些书在清单上,更不知道每次看的书会在哪一年哪一天发挥作用。因此,对于目的性、功利性的阅读,自己一向是抵制的。唯一不排斥的目的,便是对于兴趣、能力、认知,是有益的——而这,也就谈不上什么目的了。

与其去列清单,规划自己的人生,不如带着随机性去迎接各种未知、各种挑战。那种一步一个脚印、按部就班的工具人行为方式,对于人生这个命题无效。它更像期权,收益和风险,权利和责任永不平衡,且标的物本身,谁也无法预知,会走向何方。

也许,明天“彩票”中奖了……

万一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