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浪越大,鱼越贵;信息孤岛越多,墙越高,信息越值钱。
ChatGPT 将信息孤岛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,众人口诛笔伐。的确,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开放、自由、共享的互联网……
除去安全、合规、隐私等政治正确的原因之外,更大程度上在于企业、个人的数据意识的崛起,数据等于流量,数据等于利润,数据等于竞争力。无论企业、个人,都不想,也不可能将自己积累的数据分享在互联网上,从而被“分一杯羹”,甚至使得自己被淹没在互联网的复制、粘贴中。这是互联网的可怕之处,“效率”往往意味着连“死亡”都是按毫秒计算的。
由此,“信息孤岛”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。企业,筑起高高的数据壁垒;个人,极尽所能地将数据“私有化”、利益化。对于私有化,典型的表现就是私密点赞、收藏;对于利益化,典型的表现就是卖课程、付费阅读。互联网上,难以再看到“无私”的分享,尤其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、精力、经验的分享。
这其实也不是问题,毕竟,经验、知识就是生产力,没有一个人的经验、知识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、汗水、金钱之上的。分享是“爱”,付费才是正常的方式。
只是,由此导致的问题,便是互联网上高质量内容的稀缺——而这是 ChatGPT 类 AI 应用的基石。而即便通过付费模式沉淀下来高质量的内容,也只存在于平台自身,其它任何渠道、方式都被排除在信息孤岛之外无法获取。
这是过去十多年互联网发展的“代价”。而由此也产生了另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——信息差。
就像那句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存在信息孤岛的地方也必然形成“信息差”。
过去,信息差的产生大多取决于金钱、受教育水平等,这些并不是硬性的门槛;然而现在,信息差远不是金钱、学历所能消除的了。就像英伟达的 A100、H100,直接被限制出口,即便再富可敌国的企业、个人,都无能为力。就像 ChatGPT,无论财富多寡、学历高低,只要不具备出国的条件,都无法正常享受到 AI 带来的科技变革。而那些非正常方式,不正是典型的“信息差”吗?更遑论 AI 工具使用与否所带来的降维打击,以及所产生的更进一步的“信息差”。
这种“信息差”取决于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,是“信息孤岛”大背景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,是 AI 时代的必备技能。如何跨过“信息孤岛”的障碍,高效、准确地获取想要的信息,将是人与人之间差距形成的根源。
由此,“信息孤岛”成了阶层固化的帮凶。就像财富被少数人所垄断,信息、数据也渐渐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。
反过来,知识、经验、阅历等也成为个人极为宝贵的财富,在公开之前,它们仅属于自己。而在 AI 时代,这更将产生难以置信的局面。试想,如果 AI 知道自己过去几十年所有的信息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视频、消费数据、行为习惯等等,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?它又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?
毫无疑问,就像数据之于企业产生了 ChatGPT,数据之于个人,也将产生类似于 ChatGPT 的革命性变化。届时,有无数据的积累,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数字鸿沟。而在这之前,数据孤岛恐怕只会越来越普遍地存在着。
而有趣的是,日记、照片、视频、行为习惯等等数据,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