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(11月18日)早9点,朋友圈中曝出“OpenAI CEO Sam Altman 将离开公司,Greg Brockman 将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”的大新闻。

至于 Altman 先生的离职,这是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查后做出的决定。董事会发现 Altman 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非始终保持坦率,这影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。因此,董事会对他继续领导 OpenAI 失去了信心。

随后,当天晚上22点,又曝出“Sam Altman 将加入微软作为 Co-CEO”

至今天(11月20日)下午15点,东财曝出“微软: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将加入微软”,确认上周六晚的“谣言”。

至此,接连刷屏朋友圈、互联网圈的年底宫斗大戏似乎有了眉目。

表面上是 Sam Altman 的作风问题,实际上极大可能是技术路线之争、股权(话语权)之争。而“加入微软”这一行为,对于 OpenAI 而言无疑如“背刺”一般,有苦说不出。倘若 Sam Altman 离开 OpenAI 后加入的是其他公司,受限于“竞业协议”,他只能从事与 OpenAI 无关的事情。但如果是甲方爸爸微软,也就不存在“竞业协议”一说了。

因此,微软的这个决定就值得玩味了……

众所周知,微软目前持有 OpenAI 49% 的股权,然而,“若干年”之后,这部分股权将 100% 回流到 OpenAI:

根据协议,微软将获得OpenAI未来产生的75%利润份额,直到它收回100亿美元的投资。在那之后,微软将开始获得该公司49%的未来利润,直到达到上限。事实上,OpenAI将允许有限合伙人从他们的投资中获得最多100倍的收益。[1]

实际上,与其说微软看中的是投资 OpenAI 可能产生的回报,不如说,微软更在乎的是借由 OpenAI 整合自家的全家桶,创造一个属于微软的 AI 时代。从这个角度,无论是 OpenAI 内部的路线之争,还是股权(话语权)之争,都埋下了一个地雷。

回到 OpenAI 的盈利模式,目前主要有3种:

  1. 会员费;
  2. API 调用费用;
  3. GPT store 收入。

对于梦想是星辰大海的 OpenAI 而言,显然会员费在庞大的算力、人力开销面前如同杯水车薪;而 API 的收入,在竞争激烈和算力饱和的未来,必然是趋向成本价,显然也支撑不起庞大的 AI 帝国。因此,才有了“既当裁判,又当运动员”的选择,亲自下场 GPT store,转向大模型的下游——应用市场。

然而,即便是 GPT store,在缺乏手机、PC 等硬件和 OS 等软件所形成的生态的支持下,其想象空间显然也是受限的。那种“寄人篱下”的感觉,也必然不会是一个明智的决策者想要的。

于是,才有了 Sam Altman 投资 Ai Pin 等硬件产品的新闻——从 LLM,到 GPT store,再到 AI 入口,Sam Altman 需要的也是一个完整的 AI 上下游生态。

对于微软而言,更无例外,它想要的是更理想的 AI 产品、更完美的产品生态(OS、Office、Bing、GitHub、游戏等)、更深的护城河,至于 OpenAI,乃至大模型本身,不过是可预见的不远的未来的“基建”而已。

这就回到先前(10月初)在创业群里讨论的话题,LLM 以及由此衍生的新的 AI 赛道,能不能形成一个新的“行业”?

相比于被 LLM 和 AI 赋能的千行百业,显然,LLM 和 AI 本身,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细分赛道,不久的将来,不过是像其他的基建一样,只是“基建”而已。

因此,无论是“作风”问题,还是路线、话语权之争,都不过是微软商业版图的一段小插曲而已……而这段小插曲,凸显了 LLM 的举足轻重之地位……

最后,行文至此,另有一则新闻:

OpenAI 股权投资最新情况 - 预计下周募集结束 - 股权价格为 158 美元/股(估值约为 900 亿美元)

Sam Altman 连带 Greg Brockman 的出走微软,原本难免令人担忧 OpenAI 的前景,而这条新闻似乎在说——我们多虑了……

 

资料

  1. https://www.36kr.com/p/25262701489945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