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7月生效的国五升国六政策至今仍耿耿于怀,但这事让自己明白了,上面决定的、想达成的事情,总会千方百计达成。在其他领域,数十年来无不是如此。至于为何这次选择了汽车市场,也间接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。

首先,汽车消费作为大件消费,基本仍属于中产及以上家庭的选择;作为大件非必需品,割韭菜能促进GDP的同时,又不至于太大降低生活质量、影响和谐稳定,何乐不为?

其次,经济增长趋缓,必然需要新“力量”的入场,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产业,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,只能(主要)寄希望于汽车消费。类似于对新能源的扶持,无非通过政策的强制汰旧换新,促进一大波消费。

只是,作为政策出台前的消费者,难免成为待宰的羔羊、被割的韭菜。如今的新能源又何尝不是如此?既是案板上的肉,又是新产品的小白鼠。

另一方面,倘若真是出于环保的名义,大可以出台过渡政策,允许国五停售后3-5年作为缓冲(换言之,政策出台前3-5年停售将淘汰的车型)。而不是前一刻还在生产、销售国五,后一秒便不允许上牌。想想其他方面的污染,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

因此,政策目的便不言自明了。

实际上,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也是见怪不怪了,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叹息……

这让自己有一种隐隐的担忧,生活、工作,乃至资本市场,指不定在无声无息中就成为韭菜了……

也就不难理解,内幕交易有多猖獗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