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未曾刷剧,一日偶然看到《少年派2》的宣传片,好奇之下,便前去看了《少年派》。一气呵成连刷3日后,终于“走”完了剧中3年的生活,重温了一遍高中的奋斗岁月……

不得不说,整个剧情还是颇为真实的,演技也到位,虽然也有艺术加工,也有理想主义色彩,也有政治正确。

择校、陪读、恶作剧、同窗情、叛逆、离家出走、幡然醒悟、离婚、富二代、中年危机、独生子女、欺骗、代沟……每一个关键词无不曾发生在几乎每个人身上,现实、无奈,却都是一桩桩难以忘怀的回忆。

看了几集后,让自己想起《家有儿女》中的刘星、刘梅、夏东海,不同的家庭,一样的父母,一样的娃。只是不知,刘梅、夏东海在刘星高考时会如何面对?想必大概也是如此吧……

最让自己诧异的不得不说林妙妙的弟弟,初听到“林够够”这个名字时,自己的感觉是“也是够够的”。以林大为的经历、学识,再怎么不济,也不至于取这么一个名。林妙妙=林喵喵,难道,林够够=林狗狗=林汪汪?

真是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……

4个家庭中,只有江天昊的原生家庭是完整的。江家既谈不上世家,也不是权贵、文化阶层,但正如王胜男所说,江奇龙、段小红夫妻二人“穷不倒志,富不癫狂”。其教育、培养出来的儿子江天昊也是乐观、热情、独立。在与钱三一的PK中,硬生生从体育特长生变成理科No.2。倘若不是家庭变故,江完全有可能完成一场逆袭。

在江奇龙提到“非遗”的时候,自己被惊到了,可以看出其并不是“暴发户”,也没有“暴发户”的心理。其是真正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公司——虽然经营不善,最终破产。但以后来“二次创业”的心态和表现,东山再起、“王者归来”只是迟早的事。

回到教育,或许,父母“懂得不多”反倒是好事,他们无法代入自己的身份、经历去要求、干涉子女,也没有过去的光环给子女压力,只能凭借自己单纯的愿望、动机去引导孩子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至少,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。

学习的事情,任外界如何逼迫,主角如果不领情,最多也只是表面的应付。只有自己意识到了目标,有了清晰的动力,才能形成自驱,才能达成所愿。江天昊如是,邓小琪也如是。

学习,不在于起点有多高,每天、每学期、每年进步一点点,最后的结果也足以惊人。

也可见,思维、思想、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。再好的条件、基础,若无法保持,也早晚被“啃完”。

自己被王胜男手里的账本惊到了。这是怎样的夫妻关系,以至“亲兄弟明算账”,以至夫妻二人常把“离婚”挂嘴边?

“玩笑”开多了,就成真了……即便不是真的,也如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夫妻二人中间,生疏、别扭。

而林大为虽然同意并签字了,夫妻关系存续期间,它是一个个“玩笑”;一旦矛盾爆发,这些都是活生生的“弹药”,将夫妻关系亲手送进坟墓。

再回过头来去看王胜男的原生家庭,去看王胜男父母的教育。

在王顶男因为投资P2P出事后,其父母反倒大骂王胜男,可以看出其教育是失败的。而王胜男对妹妹、外甥女的照顾,大概也可以略微知晓“账本”背后的根源、诉求。

林大为对家庭的“容忍”、退让,起初让自己想到的是“大智若愚”,但如林妙妙所说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“精明”?

在自己看来,需要隐忍的婚姻是无法长久的。理想的婚姻关系,是对话,是彼此扶携。片中对江奇龙、段小红着墨不多,但他们或许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付出、妥协的潜台词是天平不再平衡,需要借助额外的力量才能恢复。而心照不宣的默契,各司其职、各谋其政,是一种简单、轻松的存在方式。彼此取长补短,优势互补,也就不是简单的1+1了。

家族、父母之愿,就像一把枷锁,牢牢锁住子女的自由、幸福。

钱守中对钱钰锟、裴音,裴音对钱三一,王胜男对林妙妙……物质再怎么丰富,都无法弥补被压迫者心理的创伤。因为亲情,也许一句道歉可以原谅彼此、可以忘掉过去,但伤疤始终无法治愈,终将停留在内心深处,在未来的某些刺激之下,再次显现其“威力”。

而这,似乎是众多心理问题的根源。就像抑郁、躁狂、自闭……

情绪需要出口,就像裴音终于迈出的那一步。对于钱老爷子,接受现实,接受不完美,那场病也就可以避免……而王胜男、林大为也可以不用那么拧巴,可以潇洒地活出自己。

以死亡作为威胁,是最不耻、最低劣的行为,也可见教育的失败。

在林妙妙选择跳楼的那一刻,她似乎还活在被保护着的自己的世界里。在她的世界里,只有自己,只有顺风顺水;她,经不起意外,受不起责骂。

这大概是其成长过程中,缺乏了挫折教育。家长大包大揽,以为自己在帮助孩子,却并不知道孩子真正的诉求,以及人生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面对的。这种爱,其实是一种“害”。

在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,显然,缺少了智慧和手段。

断了WIFI,断不了邻居的WIFI,也断不了手机流量。

管得了作息、作业,管不了逃课、撒谎、欺骗。

掐灭了爱情的火花,却点燃了心中的怒火,加深了彼此的代沟。

……

这些本应有更合理、更科学的方式,却无奈地在一个又一个家庭上演。

就像游戏,回顾自己的童年、少年,父母既没有限制,也没有没收,反倒鼓励、支持。然而,自己既没有沉迷,也没有影响成绩。

爱情也理应如此,早恋本身不可怕,引导得当,也许反倒是一剂良药。

就像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错,不在水,而在对水的使用。

林大为说了一句,孩子说谎,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说真话的环境。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。

林大为在46岁时突然失业,这种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谁都无法承受。性情大变、意志消沉了一段时间后,因为平常的热心,换来了事业的第二春。

但,并不是谁都有这么好的“运气”。大多数人,在面对中年失业,以及接踵而来的中年危机时,都会是无奈、无力的。

机缘巧合,林大为选择了转型,然而,即便幸运如男主,也纯属“意外”,既没有预先的计划,更谈不上准备——否则,又怎么会消沉了这么久?

这不正是真实的现实么?有几人在230岁时考虑到10年、20年后的出路?又有几人能在年轻时如林大为般保持些许兴趣,甚至在知识、兴趣、能力等方面广撒网?

俗话说,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没有浪费的付出,只有不肯坚持的妥协。

再看江家,若不是江天昊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,进行网络化转型,大概,江奇龙也不太可能“东山再起”了。这次破产对于江奇龙,又何尝不是“中年危机”?在时代的洪流面前,人,永远是弱势的一方。

《黑天鹅》完整地描述了此类情景,以及应对之道。成语“有备无患”,说得也是此。

林妙妙一开始选择做公众号时,还是认可并欣赏的。既完美契合了文科生的专业优势,又可以发挥其绘画的天赋,可谓是一个绝佳的平台。然而,王胜男的一句话直接又断送了这条出路。

也许,高考之后可以再杀回来,但,谁能说得清那时的互联网生态又会是如何呢?也许,公众号不流行了,甚至,微信也被取代了……

不得不说,王胜男还是短视的。

但话说回来,要运营好公众号,也确实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,对于一个高考生,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。

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

而后,林妙妙开始沉迷于网络直播,沉迷于虚幻的粉丝、打赏数字,沉迷于短平快的满足。对于林妙妙,若不是逃避,就是缺乏意志力,不得不通过直播转移注意力,摆脱高考、家长的压力。也不得不说,直播对相当多的青少年,甚至中老年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危害。

对于缺乏自我控制的人,这无异于精神鸦片,除了麻痹自己,别无他用。

从头到尾,自己始终是羡慕四个同学之间的友谊,乃至4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的。如此纯粹、美好的同窗情谊,大概也只能在小说、影视剧中才能看到了。甚至,他们的父母之间,也可以成为邻居、闺蜜、股东,连王胜男生产时,裴音也可以不顾自己儿子的高考而去照顾王胜男,这是怎样的闺蜜?人生得一如此闺蜜,此生足矣。

而在邓小琪孤立、冷嘲热讽林妙妙后,林妙妙还能在林大为的劝导下忘记过去,选择和好,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肚量?

高二暑假,林妙妙、钱三一、邓小琪“无私”奉献,帮助江天昊打理天昊小厨,又是怎样的友谊和魄力?

在现实中,即便不是“竞争关系”,也大抵是冷漠、自私的。

正所谓,缺什么,就需要宣扬什么,这些剧情无疑成为一种讽刺,一面镜子。